('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加工转移,这是必然的。
青云县、龙阳乡这边区域就这么大,能开发和利用的其实都已经差不多了。
此外,李昭还得保证最基本的耕种红线,虽然每年耕田的数量都在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增长。
但因为在“计划生育”的刺激下,整个交州上下都呈现一种积极的状态。
因为除了生娃奖励钱财外,其余的福利制度也多到令人眼红。
虽然如今的交州热闹程度已经算得上是这个世界第一了,但如果和后时代比,夜生活依旧不算丰富。
大家回家后,除了造小人,便是睡觉。
倒不是说李昭不会开办娱乐活动,而是大家现在都忙碌的要死,一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,激情和精力已经耗费的差不多。
有的甚至是连造娃都不想,回家洗漱完就想倒头睡。
这种情况愈发明显。
这还是在古代,是普遍都觉得生孩子是超级大事的年代,不管家里条件怎么样,最少都是两三个起步。
以前是生了怕养不活,现在家里的储备粮都足够他们吃上两年还有富裕,家里的钱财不敢说很多,可至少饿不着。
只要是饿不着,那就能可劲的生。
最先一批生娃的农村夫妇经过统计,发现自己生的第一个娃娃前前后后加起来领取的钱财,竟然快多达了八两了!
这还是男娃,女娃更高,能有十来两。
在古代,特别是这个不算太发达的时代,其实养娃娃主要就是吃的,其余的花不了什么钱。
就连很多寒门子弟都读不了书,更别说只是普通老百姓了。
他们几乎是没有将孩子送去读书的可能。
但现在这个不可能也变成了可能。
因为交州学院每年都会招收新学员,只要是交州境内的本土居住民就有资格送进去。
尽管每年只有八百到一千个名额,但这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条通天之路啊。
而且,交州学院已经兴办了两届,这两届送进去的交州本地的学员可不少。
原本有很多人打算以此攻讦幽王府,可幽王府根本不给这个机会。
名额都是实打实的,也不需要花钱,唯一需要交的便是粮食。
半大小子饿死老子的事情大家都知道。
在这个年纪的孩子,读书本来就是要交束脩的。
但交州学院现在不搞这一套,因为有钱的人家肯定是不会在乎这点束脩,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这依旧是一笔巨款。
每学年除了交极少数的学费和粮食外,基本上就不收取其余的费用了。
这种情况下,谁不愿意送孩子去读书啊?
更何况,读书自古以来都是被大家族和门阀所把持的,知识才是古代人的利器。
否则,那些大家族为何能够传承上千年不倒?
即便是普通市井小民都很清楚,读书是向上的通道,这种通道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,可能需要三四五代人的努力,才有可能勉强做到送一个孩子去读书。
至于是不是拜师最好的老师,未来是否遭遇种种不公平,谁都不知道。
可在交州,这种事情都是能看得到的。
因为交州学院的老师就没有一个不是大儒,就没有一个是混日子的。
哪怕只是一只脚踏入了交州学院,那么他的地位就已经改变了。